龍潭鄉是位於台灣桃園縣南部的一個鄉,人口約11.4萬人[1],面積約75.2341平方公里,因市中心的一口大潭而得名,
當地人稱之為「龍潭大池」。
2005年時龍潭鄉曾被「天下雜誌」透過三萬名網友針對全國319鄉鎮票選榮獲最有特色的鄉鎮第一名,
最有品味的鄉鎮第二名,微笑之鄉第三名,最令人有幸福感的鄉鎮第三名,此外也是台灣十大理想退休地點之一。
「龍潭」地名的由來,與大池脫不了關係。據說,這口大池塘水面遍佈野菱,當時先民稱之為「菱潭陂」,
相傳泉穴有白石,即使歷經多次旱季,大池始終保持一定水量,倘若久旱不雨,只要在潭畔祈雨即可天降甘霖,
先民深感其靈驗,後稱此潭為「靈潭陂」。
後因有人在某日風雨交加夜晚,發現潭中出現有黃龍出沒,因此改名為「龍潭陂」,又稱「龍潭庄」,
龍潭的地名從那時開始沿用至今。對於土生土長的龍潭人而言,龍潭大池猶如藏寶箱,承載著滿滿的回憶。
龍潭大池北鄰中豐路、東鄰神龍路、南到滿月橋、西鄰農田,面積廣達十四公頃;
擁有數十年歷史的南天宮猶如守護神般,庇祐著龍潭人。
1969年7月1日中山科學研究院於本鄉成立,1972年5月中華民國陸軍總司令部又由台北遷此,
另有陸軍輕航隊(直升機隊)編制,境內軍營處處,可說是一軍事戰略要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