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壢市劃分85里,以中山高速公路為界,以工商、住宅區為主的東側各里, 面積遠較以農業區主的西側各里小,如全市面積最大的山東里有6.7平方公里, 第2大之芝芭里有5.7平方公里,第3大之月眉里有5.4平方公里,第4大之內定里有5.2平方公里, 第5大之過嶺里有4.9平方公里,第6大之內厝里有3.7平方公里,第7大之三民里有3.4平方公里, 第8大之洽溪里亦約3.4平方公里,此8里幾乎全位於西側,面積近39平方公里,超過全市面積二分之一, 但總人口不過三萬三千人,僅佔全市百分之九點二左右,反映了中壢市東、西區發展不平衡的情形。
中壢市截至2010年2月底人口數為365,894人,較前1月底增加439人。
中壢市是臺灣族群最多元的城市之一,開發之初多為閩籍移民,之後客籍移民陸續遷入,
至1945年止,本市居民以客家人為主,分佈市中心區、大崙、過嶺、後寮等地區,
閩南人則分佈內壢、青埔一帶。
1949年起,中華民國政府將原籍雲南省、浙江省大陳島、
福建省金門縣以及馬祖等地區部分居民遷移到龍岡、內壢等地居住,並建立數十個眷村。
1970年代由於中壢工業區的完成,也吸引中、南部閩南人、以及各地原住民移民遷入,
如再加上近幾年增多的新移民(主要來自東南亞各國),中壢市族群色彩十分多元,
其中客籍佔15萬至20萬間,為臺灣最大的客籍城市。